第15次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弱视相关部分论文节选

wsyy001 2010-09-24 21:18

1、中心注视性弱视的Rayleigh颜色匹配研究
汪晓倩,  瞿小妹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目的  定量研究中心注视性弱视患者的红绿色觉功能,探讨L/M锥细胞相对敏感性在屈光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  门诊收集82名中心注视的既往弱视/屈光不正患者,依次对双眼进行下列检查:眼位检查、眼部裂隙灯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注视性质、主导眼、暗室下色盲镜(HMC Anomaloskop Typ 47700)进行Rayleigh颜色匹配、标准照明条件下标准对数视力测量裸眼视力(UCVA)、主觉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CVA)。根据既定入组标准,分为弱视组(43例86眼,弱视59眼)、既往弱视组(24例48眼,既往弱视40眼)、非弱视组(15例30眼)。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组间、组内Rayleigh匹配结果的差别及其与等效球镜、BCVA、主导眼等因素的关系。
结果  中心注视性弱视眼的色觉异常率为0.017%。弱视组(59眼)的红绿匹配点值较非弱视组(30眼)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等效球镜、最佳矫正视力无显著相关,红绿匹配范围无统计学差异。弱视组内,单眼弱视(23眼)与双眼弱视(16眼)的Rayleigh匹配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单眼弱视者的弱视眼与健眼比较,红绿匹配范围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绿匹配点无显著差异。非弱视组内,非主导眼的红绿匹配范围比主导眼大(p<0.05),既往弱视组也显示出同样的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心注视性弱视眼的红绿色觉无明显异常,红绿色觉与形觉在P通路上相独立。中心注视性弱视眼M锥相对L锥敏感,但目前并未发现其与屈光发育显著相关。非优势眼对中长波长色光的分辨力较优势眼差,提示中枢对非优势眼的色觉感知存在抑制。

2、多宝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各类弱视的临床观察
张超,  范光忠,  赵楠楠,  陈培正,  郭茜茹,  徐静,  李娜
郑州普瑞眼科医院
目的  观察多宝视觉训练系统对各类弱视治疗效果。
方法  382例(586眼)弱视患者按照1996全国弱视诊断标准确诊后,进行戴镜、遮盖联合多宝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并对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年龄、训练的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进行分类总结。
结果  弱视治疗的一个疗程总有效率为64.33%,三个疗程总有效率86.4%,六个疗程总有效率90%,十二疗程总有效率95%,>十二疗程总有效率96%,轻度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85.9%,中度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92.22%,重度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96.6%,中心注视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89.66%,旁中心注视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95.6%,3—6岁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90.83%,6—8岁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89.19%,8—12岁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88.89%,>12岁弱视六个疗程总有效率66.67%,经统计学处理各个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多宝视多媒体生物刺激知觉学习视觉训练系统是综合运用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及方法,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根据视觉神经元感受野的数学模型,通过特别设计的多媒体生物信息刺激,让视皮层细胞达到最佳的视觉滤波,打通视觉通道,矫治和改善大脑神经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视力,恢复、重建与完善双眼视功能,达到治疗弱视,提高双眼视功能目的,“多宝视”多媒体生物刺激知觉学习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各类弱视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卫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视负波研究
刘春民,  周薇薇
深圳市眼科医院
目的  研究在15组不同颜色和强度的背景光和刺激光下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明视负波(Photopic negative response,PhNR)的反应,并与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对32例(41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眼)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进行明视负波检查,记录PhNR的振幅和潜伏期。
结果  在亮度为40cd/m2蓝色背景光,3 cd·s/m2的红色刺激光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分别为52.85±12.91μV和44.59±10.67μV,两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 =0.021);在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7 cd·s/m2的红色刺激光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分别为65.09±16.24μV和52.84±11.20μV,两者之间差别有显著性(P =0.005)。而在(1)亮度为20cd/m2蓝色背景光,1、3、7cd·s/m2红色刺激光;(2)亮度为40cd/m2蓝色背景光,1、7cd·s/m2红色刺激光;(3)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1、3 cd·s/m2红色刺激光;(4)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1、3、7cd·s/m2绿色刺激光;(5)亮度为30cd/m2白色背景光,0.2、0.5、1cd·s/m2蓝色刺激光共13组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振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上述15组光线组合下,弱视组和对照组PhNR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
结论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对特定强度和颜色的刺激光敏感。
关键词  远视;弱视;节细胞;PhNR

4、年龄对斜视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演变的影响
叶良,  涂昌森,  侯立杰,  于旭东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目的 探讨年龄对斜视弱视儿童戴镜后屈光状态演变的影响

方法 回顾我院445例(890只眼)斜视弱视儿童连续多年屈光数据,按诊断和屈光不正程度分别分组进行屈光度与观察期的直线回归分析

结果 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005)。随着月龄增长,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改变速度接近(0.0092值显示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偏低(0.066 2<0.228)。按屈光不正程度分组,除了M4(>-9D)组,各组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005)。随着月龄增长,除了H3(+6D~+9D)组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各组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M3(-6D~-9D)组屈光度增加速度最快(b=0.024),H1(0D~+3D)组和H3(+6D~+9D)组减少最慢(b=0.007)。在远视各组中,H4组(>+9D)屈光度月下降速度最快(b=0.020)。散光度数基本不变(P>0.05)。

结论 斜视弱视儿童屈光度与月龄存在直线回归关系。随着月龄增长,屈光度数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但是改变年龄不同: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最小,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最大。从屈光不正程度分组,随着月龄增长,除了中高度远视一开始即向近视发展,其余改变先向远视进展,而后有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趋势。

5、近视性弱视儿童屈光度和视力观察
符爱存1,  叶良2,  曹木荣11,  王勤美22,  李秀红11,  朱豫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视性弱视儿童的屈光度和视力变化规律。方法:共收集2~10岁屈光度为-2.75D~-14.0D,平均(-8.2±2.6)D的近视弱视儿童47例86只眼。分为两组:屈光度为-2.75D~-9.0D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共54只眼;-9.0D~-14.0D为超高度近视组,共32只眼。每3~6个月散瞳验光1次,根据验光结果进行配镜和弱视治疗。随访2~6年,平均(4.8±1.0)年,观察屈光度和视力的变化。 结果:平均每年屈光度增加:低中高度近视组为0.29D,超高度近视组为0.48D。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提高。平均矫正视力(logMAR):低中高度近视组:治疗前/后为0.44±0.25/0.15±0.25,治疗后34只眼(63%)视力达正常。超高度组:治疗前/后为0.61±0.28/0.14±0.16 。治疗后15只眼(47%)视力达正常。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儿童近视合并弱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屈光度均增加,但与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的屈光度演变明显不同。通过戴镜和弱视治疗,视力均能提高甚达正常。
==
6、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及术后弱视的治疗
秦艳莉,  刘黎明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及术后弱视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11例16眼先天性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情况及弱视治疗进行分析,观察患儿视力恢复效果。结果: 1.术后1周视力3例3眼可查视力(0.1,0.04,0.06),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余患儿视力检查不配合,但有11眼视力改善征象,表现为明显追光或注视目标较术前有提高.2.弱视治疗后视力情况:术后1年经弱视治疗后,矫正视力<0.05者2眼(12.50%);0.05~0.25者3眼(18.75%);0.3~O.5者2眼(12.50%);其余9眼(56.25%)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表检查,但有7眼视力改善征象,表现为明显追光或注视目标较术前有提高,2眼无明显改善。结论:及早进行手术并坚持行弱视治疗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关键。


7、融合训练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应用
周静,  杨积文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目的:观察单眼弱视儿童经过融合训练后双眼融合功能的进展情况。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08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0例,年龄5岁----12岁,经1%阿托品慢散后配镜﹑弱视治疗,矫正视力达到0.8以上。随机分成二组,一组25人,给予融合训练;二组25人,无融合训练,三个月后检查融合范围。两组训练前融合范围无差异。结果:一组平均融合范围+12±2——-6±2;二组融合范围+9±2—-3±2(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单眼弱视儿童在弱视治疗后应积极融合训练,以促进三级功能的恢复。

8、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以及进行视觉训练的效果
郭瑛,  王俊俊,  李丽华
天津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非弱视屈光参差患者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并予以视觉训练,观察屈光参差对建立正常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评价视觉训练在稳定双眼视力以及恢复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本中心视光门诊非弱视屈光参差患者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28岁,平均年龄16岁,其中远视性屈光参差5例,近视性屈光参差15例。首先采用客观检影及主观验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屈光检查,然后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双眼同时视检查、立体视检查、隐斜和AC/A检查、BCC、单眼调节幅度、单眼调节灵敏度的检查以及视疲劳评估问卷。根据检查得出双眼视功能水平,分析屈光参差对建立正常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分别制定计划进行视觉训练3个月,训练结束时,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停止训练并随访观察3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屈光检查显示有9例患者(45%)屈光不正度高的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屈光不正度低的眼,双眼视检查发现7例患者(35%)存在单眼抑制,其中远视4例,近视3例;13例患者(65%)存在双眼调节差异;17例患者(85%)存在视疲劳症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视觉训练方案,进行调节和集合的训练并对存在抑制的患者进行脱抑制训练,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再对患者进行所有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原有的9例中有6例患者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一致(66.7%),存在抑制的7例中有6例患者不再出现抑制现象(85.7%),13例患者双眼调节差异均减小趋于一致,且视疲劳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3个月,发现患者视力未发生回退,不再出现单眼抑制现象双眼视功能逐渐完善。结论:屈光参差由于双眼屈光度相差较大会导致双眼调节幅度不等引起双眼调节不协调,影响正常双眼视功能的建立,从而造成双眼差异的加大;而视觉训练使得双眼能在同一调节水平上进行双眼运动,达到有效脱抑制、完善双眼视功能,从而有助于稳定双眼的视力。


9、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研究
何勇川1
重庆爱尔眼科医院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RNFL)的特征。
方法 收集我院进行OCT测量双眼黄斑区的RNFL的弱视患儿99例(年龄6-13岁),其中:远视性弱视30例(48眼),近视性弱视28例(38眼)、散光性弱视21例(37眼)、斜视性弱视20例(20眼),优势眼(55眼);各组弱视眼的RNFL与优势眼的RNFL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远视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RNFL(149.76±14.24)比优势眼(137.36±16.46)厚(P<0.005),而黄斑区其他各象限与优势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近视性弱视眼黄斑中心凹厚度(131.36±21.38)与优势眼无明显差异(P>0.05),周围象限A2~A6比优势眼变薄﹙P<0.005);散光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黄斑中心凹及周围各象限较优势眼偏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程度与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不同类型弱视在黄斑区RNFL变化不同;这种变化是否与中心凹的x通道的有关系等有待进一步探索。OCT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可靠、安全,能否用于儿童弱视的一种辅助检测方法、客观评估弱视预后及检测弱视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10、视觉多维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
李新立1
成都康桥眼科医院
目的  探讨视觉多维训练系统治疗不同类型弱视儿童的临床观察。
方法  采用视觉多维训练系统治疗4-12岁儿童弱视180例298眼,治疗时间5个疗程(150天)。按照弱视的类型、年龄组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观察。疗效评价标准,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弱视分类及疗效判断标准均按照全国弱视斜视防治组制定的标准执行。
结果  有效283眼,总有效率95%。其中基本治愈98眼33%,进步185眼(62%)无效15眼(5%)。屈光不正性弱视,轻度弱视,中心注视性弱视和年龄4-6岁的弱视治疗效果明显。
结论  视觉多维训练系统强调视觉过程中眼脑联系的建立与恢复及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弱视训练较传统方法有较强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解决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总体上缩短了治愈所需的时间,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家庭与医院治疗同步,治疗过程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此方法较传统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弱视治疗中,患儿的依从性十分重要,视觉多维系统弥补了遮盖及弱视治疗仪的不足,它集视觉生理特点,精细训练,双眼视功能训练为一体。将电脑游戏与训练过程相结合,提高了患儿的治疗积极性和顺应性,从而缩短训练过程,提高弱视疗效。且训练能在患儿家中进行,医生可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及时网上调整治疗方案,更好的做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其在弱视治疗中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视觉多维训练系统治疗弱视尚处于初级阶段。本人将其运用于临床时间不长,治疗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11、创建斜弱视儿童家长俱乐部的服务模式
刘丽娜1
解放军第180医院眼科医院
目的 探讨创建斜弱视儿童家长俱乐部,提高弱视斜视治疗效果与防止复发及如何不断改进、完善、与时俱进。
方法 本课题自2006年元月组建,由专职医务人员定期开展弱视斜视眼病知识讲座,解答治疗中的疑问与解决困难,加强医护与家长沟通、互动,了解家长就医意识、治疗依从性及对治疗技术与环境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治疗环境。协调家长间交流心得体会,增强治疗信心。
结果 1、规模不断扩大,会员由10余人增至几百余人(治愈后有的家长自动退出)。2、早就医意识提高17.63%→87.83%,散瞳检影依从性提高21.36→92.79%,戴眼镜依从性提高12.76%→79.32%,规范治疗依从性提高8.36%→76.69%,手术依从性提高8.59%→34.96%。
结论 斜弱视儿童家长俱乐部的创建为弱视斜视早期、规范治疗、防止复发起到辅助作用,但必须不断创新、完善、优化治疗环境。其更具人性化、更有效,实为一种理想的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12、家用弱视筛查包对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的效能研究
赵峰,  李振,  蓝卫忠,  曾骏文,  陈林兴,  刘文彦,  卢金华,  郑德慧,  葛坚,  杨智宽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日的: 测评家用弱视筛查包对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的效能
方法: 研制家庭用弱视筛查包(主要包括视力表和弱视评估的调查问卷)。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地区的9所幼儿园,对其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家用弱视筛查包检查(自测检查)。同时对所有参加筛查的儿童行验光检查并测量其最佳矫正视力(专业检查),然后将所得结果以美国VIP (The Vision in Preschoolers Study)研究标准进行诊断和分级,最后对简易筛查包筛查弱视及每个级别弱视危险程度的筛查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检查儿童2308人(男1216,女1092)。专业检查共发现弱视24人,弱视患病率为1.04%;本次专业检查新发现弱视儿童15人,家用筛查包发现其中12人,筛查包真阳性率为80%,真阴性率为94.1%,假阳性率5.9%,假阴性率20%;每位儿童专业检查的成本为50元人民币,筛查出一位弱视患者的成本是7693元人民币,而家用弱视筛查包筛查每位儿童的成本仅为8元人民币,筛查出一位弱视患者的成本是1358元人民币,不到专业检查的20%。专业检查查出一、二、三级弱视危险因素(参照VIP研究标准)分别为50、87、96人,家用筛查包分别查出了23、29、15人有一、二、三级弱视危险因素,各级敏感性分别为46.0%、33.3%、15.6%;特异性分别为94.4%、94.6%、93.9%;
结论:广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1.04%;家用弱视筛查包可检出专业检查所检出的80%弱视儿童,而其筛查成本仅为专业检查的20%,故家用弱视筛查包值得推广。

13、儿童弱视的早期发现
黄秋实,  杨积文,  王艳玲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目的:如何及时发现儿童的早期弱视。方法:1.首先在不同时期经常按标准给孩子进行检查,如在小孩出生后就要注意孩子的一切发育情况如眼睛有无异常,眼睛从什么时候起看东西,注视时间长短,看东西是否眯眼等。2.观察有无先天缺陷和异常,如眼睛震颤.重度上睑下垂.斜视等造成的双眼异常或单眼不能清晰视物。3.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根据要求让孩子进行单眼识别。当用手挡住一只眼时,是否能引起强烈反感,还是没有变化。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单眼视力多次低于正常标准,则需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结果:在视功能发育期间要及早发现孩子的视力有无异常。结论:儿童弱视是可治的疾病,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早期发现,十分重要。大部分都能恢复正常,否则将永远低视力影响终生

14、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周薇薇,  刘春民,  顾宝文,  余宝花
深圳市眼科医院
目的  研究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并与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对32例(41眼)远视性弱视儿童和18例(18眼)单眼弱视儿童对侧正常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记录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
结果  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77±11.43μm和109.12±11.09μm,两者相比,视盘周围RNFL厚度增厚(P =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性弱视组和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5.98±29.30μm和 147.28±13.11μm,两组之间厚度无明显差别(P =0.121)。将弱视分组发现,轻度弱视组和中度弱视组的视盘周围RNFL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18.42±10.95μm 和119.12±12.19μm,,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54.29±34.23μm 和157.75±23.81μm。两者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视盘周围RNFL厚度均较对照组增厚(P=0.037,0.0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7,0.629)。
结论  远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RNFL变厚,而黄斑视网膜厚度无明显变化。

15、弱视儿童个体化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观察
林静君,  李虹霓,  黄奕霞,  陈素燕
汕头市中心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
目的  观察弱视儿童个体化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探讨弱视治疗有效方法。
方法  按全国统一弱视诊断与治疗标准,将312例(3-8岁)弱视患儿分组治疗,对其中208例进行常规综合弱视治疗,114例进行个体化引导集中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
结果  常规综合弱视治疗组依从性差者占31%,弱视治疗总有效率73.1%;个体化引导治疗组依从性差者占5%,弱视治疗总有效率95.6%。
结论  本组研究显示个体化引导集中治疗组的依从性较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弱视治疗组,弱视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呈正相关;鉴于儿童的个性特征,其治疗的依从性需要家长对治疗方案的理解合作;眼科医生应根据每个弱视患儿的病情、个性特征和家庭经济等多种因素,制定出符合每个儿童的个体化弱视治疗方案,并作好有关健康宣传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理解与依从治疗,以期收到更好的疗效。

16、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视力正常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研究
常枫,  沈政伟,  江文珊,  周和政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
目的 研究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视力正常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与不同屈光状态的关系。
方法 对50名就诊于我院斜弱视专科门诊,坚持治疗且视力恢复正常的屈光相关性弱视儿童进行视功能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戴矫正镜后的同视机查融合功能及定性远立体视检查,Titmus检查图查近立体视。分析这些因素与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关系。
结果 在50例临床治愈的弱视患儿中,初诊时具有双眼同时视功能者28例,有融合功能者10例,有立体视功能者5例,无功能者22例;视力正常后具有双眼同时视功能者42例,有融合功能者31例,有立体视功能者21例,无功能者8例。弱视儿童中治疗前近视组的立体视觉最好,远视组次之,其次是混合性散光组,屈光参差组最差。对同时视有影响的因素为弱视类型、治疗时间和弱视程度;对融合有影响的因素为治疗时间、初诊年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对立体视有影响的因素为视力正常时年龄、初诊年龄、弱视类型和弱视程度。
结论 弱视儿童应尽早行弱视治疗,并且弱视患儿在视力恢复正常后多不具备完善的双眼视功能,应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双眼视功能检查和训练,以促进其双眼视功能的进一步提高。

17、治疗前散光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感知觉学习疗效的影响研究
肖信,  刘伟民,  赵武校,  王英,  张玉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广西视光中心
目的 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前弱视眼是否有散光、散光度、散光性质及散光轴向对感知觉学习疗效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本中心弱视门诊行感知觉学习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652例(1245眼),将所有弱视眼分为轻度弱视组、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治疗结束后按是否有散光、散光度数、散光性质及散光轴向等特征对疗效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1)轻度弱视组中,有散光眼疗效优于无散光眼(P<0.05);不同散光度弱视眼疗效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散光性质散光眼疗效有差异(P<0.05),且以混合性散光疗效最好(治愈率=89.0%),其次为单纯性远视散光(88.5%),复合性近视散光疗效最差(48.8%);各种散光轴向的散光眼疗效无统计学差异。(2)中度弱视组中,有散光眼与无散光眼疗效无差别;不同散光度眼疗效也无差异;但不同散光性质眼疗效有差异(P<0.05),以混合性散光疗效最好(81.0%),复合性远视散光最差(45.6%);不同散光轴向弱视眼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依次为:顺规>逆规>斜轴。(3) 重度弱视组中,是否有散光与弱视眼疗效无关,不同散光度、散光性质和散光轴向的弱视眼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轻度弱视眼中,带散光眼且为混合性散光的弱视眼疗效会更好;中度弱视眼中,混合性散光且为顺规散光的弱视疗效较好;重度弱视眼中,散光对疗效尚未产生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散光对重度弱视眼疗效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观察。

18、西宁地区1648名学龄前儿童弱视斜视调查分析
张捷1,  王青1,  罗向霞1
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甘肃省中医院眼科
目的  了解西宁市学龄前儿童的斜视、弱视患病情况及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6年门诊就诊的1648名3-6岁儿童,进行视力、眼位检查、问卷调查等并分析。
结果 本调查西宁学龄前儿童中弱视患病率为4.48%,3岁组10例(3.49%),4岁组16例(2.31%),5岁组23人(5.02%),6岁组25(11.79%)人,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发病率为1.82%(30例),其中调节性内斜视11例占37%,间歇性外斜视18例占60%,麻痹性斜视1例占3%。
结论 屈光不正是学龄前儿童斜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问卷调查发现,看电视距离较近,时间过长,斜眼歪头的视物习惯、偏食、睡眠不足都是造成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原因,所以开展弱视防治的宣传教育,从低龄的儿童着手定期常规眼科检查是减少弱视发生的关键。

19、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作用
张秀娟,  杨积文,  王轶,  陈云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沈阳爱尔眼科医院


目的:探讨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于我院就诊的屈光不正性弱视且经治疗基本治愈已进入巩固期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第1组行常规巩固治疗,第2组除了常规巩固治疗外另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包括同时视、融合、立体功能)并且长期随访三年。结果:第1组之前已基本治愈的50例患儿中,9例患儿有视力回退现象,余41例患儿视力基本稳定。第2组50例患儿均无视力回退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3-0023

粤ICP备09035398号

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