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弱视百科  >  斜弱视常识  >  正文

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征

2014-09-24 14:54:02 来源: 多宝视

  外斜视是儿童斜视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其中,间歇性外斜视通常3岁前发病,但可能直到后期才发现。外斜视的发病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外斜视开始表现只在疲劳时或生病时,即在融合代偿机制下降时才暴露出外斜视,这类斜视首先在看远处时现显斜视,后来看近处时也出现显斜视,最后变为恒定性外斜视,此时双眼视觉受到了破坏甚至消失。
  患儿在阳光下常常闭一只眼,有人称为“畏光现象”,一般说是由于外斜眼的物象受到抑制,如果没有发生抑制患儿将表现出间歇性复视,通常是这只眼受到抑制的同时又是外斜视。Jampolsky认为,病人进入明亮的环境,这种明亮的弥散光能够使大量的感受野发生变化,感受野的变化,可能导致“半侧视网膜抑制机制”的触发,斜视眼的整个视网膜恢复知觉功能,使病人出现复视。病人闭上一只眼,避免更多的视网膜部位受到弥散光线的照射。避免本来抑制的半侧视网膜脱掉抑制,也避免出现复视。
  弱视程度较轻,严重的弱视则不多见。与屈光不正的关系不太密切,近视性屈光参差、散光性屈光参差确实可能导致外斜视,其病机理是由于视网膜上的物像清晰度不同,可能出现融合障碍,促使一只眼出现抑制,这种屈光参差可能成为外斜视的病因之一。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粤)-非经营性-2023-0023

粤ICP备09035398号

广州视景医疗软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